睡眠磨牙症是睡覺時磨牙的聲音。它可以分為兩種情况:磨齒或咬合。緊咬時可能沒有明顯的聲音,但强度可能大於磨牙。
睡眠磨牙在生活壓力大的人中很常見。當他們早上醒來時,他們可能有下巴肌肉酸痛或頭痛。
磨牙會破壞牙齒周圍的骨和牙齦組織,並影響頜骨關節,如顳下頜關節相關症狀。如果咬得太多,它甚至會改變你的臉型。
醫生會建議患者睡覺時戴上咬合板,分散牙齒壓力,睡前放鬆,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緩解磨牙狀態。
睡眠磨牙症,可分成緊咬以及磨牙兩大類,緊咬可能沒有任何聲音,常見的症狀如下:
牙齒的相關症狀:病人睡眠時會發出磨牙聲、牙關緊咬、牙齒咬碎、牙齒變短,出現敏感性牙齒等症狀。
顳顎關鍵相關症狀:下巴的肌肉緊繃或明顯痠痛、兩側的臉頰出現緊繃痠痛、臉頰內側出現咬傷、牙朵或太陽穴發生疼痛等症狀。
當牙齒開始咬起來,其實手腳肌肉也跟著緊繃抽動,呼吸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而且腦波呈現清醒時的波形,並非睡著的波形;
尤其在快速動眼期,全身肌肉幾無張力,卻是作夢連連,肢體動作特別多,咬牙磨牙也特別明顯。
磨牙產生的併發症:
敏感性牙齒:長期睡眠磨牙會將大量琺瑯質給磨掉,使得內部的象牙質外露,一旦象牙質曝露在外,牙齒就會變得敏感易酸痛。
下巴或臉部疼痛:睡眠磨牙時由於下巴肌肉用力磨動,隔天早上醒來,不但肌肉會痠疼,下巴的顳額關節可能會發出喀拉的聲響。
如果磨得太過厲害,甚至會造成臉形改變。
磨牙致病的原因:
情緒壓力過去被認為是引起睡眠磨牙的主因。近幾十年來,基礎醫學界對睡眠磨牙症的看法逐漸改變,
認為睡眠磨牙症是由於大腦控制身體運動的神經系統,在睡夢中短暫失常,或腦內化學物質失去平衡而啟動磨牙的動作。
如何不再擾人清夢?
1.睡前60∼90分鐘,避免劇烈運動。
2.睡前避免興奮性飲料,像咖啡、可樂、茶等含咖啡因的飲料。
3.戒菸。因為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刺激神經興奮。
4.學習放鬆身體。特別在入睡前,可以泡泡熱水澡、多做深呼吸、冥想或瑜伽。
5.每週至少有一次良好完整的睡眠。如果因為工作輪班或家中有嬰幼兒要照顧,儘量每週排出一個晚上讓自己有充足的睡眠。
6.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避免睡覺時受外界刺激,引發腦部興奮。
磨牙的人大部份都不知道自己會磨牙,往往自己睡得好好的,反而是別人被吵得無法入睡。
孩子磨牙別擔心
小朋友的磨牙其實不會造成傷害,所以不需要做任何處理。
因為他們臉部肌肉不夠發達,再怎麼用力磨,力量都很小,對牙齒和關節影響不大。
就算幼童的乳牙有磨損,以後會長出恆牙來替換。
而且在青春期以前,下巴的顳顎關節還在快速生長,關節生長修補的速度會比磨牙破壞的速度還快,所以不需擔心關節會受傷。
處理磨牙問題的幾種方式,都不適合用在小朋友身上。
像中樞神經抑制劑的用藥會干擾腦部發育,但如果戴上咬合板,因為小朋友還在長牙,不是牙齒箍住長不出來,
就是牙齒長太快,沒多久就戴不上。
等到孩子15歲以後,牙齒生長發育接近完成而且穩定,如果仍有磨牙的現象,再考慮向牙醫師諮詢求診。
磨牙久了會「落下頦」?
落下頦是下巴脫臼回不來,主要原因是盤狀的關節韌帶鬆弛,加上對關節的擠壓拉扯,使關節韌帶變形錯位,
當下巴張大時,下顎髁頭滑出關節窩外,關節韌帶掉落髁頭之後,閉口時關節韌帶卡住髁頭,
使下巴回不來。 夜間咬牙、磨牙是使顳顎關節受傷的來源之一,但只是習慣性磨牙,關節韌帶沒有問題時,就不一定會掉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