麩質是麥類當中的一種蛋白質,包含大麥、小麥、黑麥、糯麥等,都含有麩質,但麩質可能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引起過敏。
麩質過敏引起的常見症狀包含:腹瀉、便秘、濕疹、汗皰疹、酒糟鼻、頭痛、肌肉關節痠痛和腸躁症等。
腸胃、皮膚問題多,可能是麩質過敏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麩質過敏,可透過抽血檢驗麩質抗體(anti glaidin IgG)進行初步篩檢,但仍有超過40%的患者,無法經由抽血檢查檢驗出來。
無麩質飲食這樣吃!3類食物吃出健康
張丁允營養師提醒,應挑選「非加工的主食類」取代麥類製品如麵包、麵條等,才是正確之道。
市面上有許多無麩質餅乾、無麩質冷凍比薩等加工品,為達到美味,需另外添加增稠劑等食品添加物,吃多了依然增加身體負擔。
不含麩質的替代食物:
1. 全穀類:米、糯米、小米、薏仁、蕎麥、高粱等
2. 根莖澱粉類:玉米、馬鈴薯、地瓜、南瓜、山藥、蓮藕、栗子等
3. 綠豆、紅豆、鷹嘴豆、扁豆、碗豆、皇帝豆、花豆等
其實1萬多年前的古老小麥,麩質含量極少,當時的麵包口感也較扎實、堅硬。在大自然物競天擇下,小麥雜交後產生新品種,麩質含量增加,而人類也發現,新品種的小麥製品口感較好。
之後,世人開始不斷以人工方式產出新品種,讓小麥製品愈來愈蓬鬆、好吃,導致50年來,麥類的麩質比古老小麥多上好幾十倍。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議民眾準備點心或採購禮品時,改以水果、堅果取代含麩質的糕餅類,或以中式點心(紅豆紫米粥、銀耳蓮子湯、涼糕、爆米香)、
日式點心(羊羹、蕨餅、米果、麻糬)為主;透過無麩質飲食,也許就能改善困擾許久的腸胃、皮膚症狀慢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