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失溫?體溫低於30度即有致命的危險
一般人體正常體溫約為36.9度,俗稱37度,體溫若在32度以上,身體仍能保有對抗低溫的反應,
唯會出現本能性的顫抖來增加熱能製造、心跳加快、血壓昇高等狀態;當體溫降至30~32度時,顫抖能力消失,
身體代謝速率和心跳逐漸減慢、血壓降低;體溫低於30度時,心跳會愈來愈慢,脈搏逐漸微弱至不易察覺,
一旦進入失溫狀況,但即使呼吸及心跳停止,也不可認定患者已死亡,應立即施以急救處理。
失溫的症狀
皮膚蒼白、四肢冰冷、劇烈而無法控制的顫抖、言語開始含糊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應遲鈍、
性情改變或甚至失去理性、脈搏減緩、失去意識等。出現以上狀態就是失溫的表現了。
失溫急救法
被動回溫
1. 防止患者繼續失溫,將患者立即移往溫暖處
2. 停止活動保持體力,切勿喝酒與按摩四肢
3. 協助脫掉患者潮溼冰冷的衣服,擦乾身體
4. 以溫暖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
主動回溫(讓患者由體內主動回溫)
1. 患者意識清醒下,進食高熱量食物與熱飲,如巧克力、熱糖水、薑茶
2. 給予患者熱水袋、電毯、烤燈或熱水浴,主動體外回溫
3. 若已失去意識,以復原姿勢躺著,維持呼吸道暢通,給予回溫,注意患者生命跡象
4. 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應展開心肺復甦術,並盡快送醫急救
低溫中落水,很快將面臨失溫造成的意識昏迷,持續游泳雖可幫助體溫升高,避免快速失溫,
卻也容易耗損體力,視自己落水環境與狀態,等待救援期短且水溫不低的狀態下,可持續游泳,
若等待救援期長,應立刻想辦法緊抓漂浮物等待救援,避免浪費體力,如無飄浮物或固定物,
以救生技術中的仰漂、水母漂等方式延長待救時間。
得到救援或上岸後,先除去身上濕潤的衣物(可保留內衣褲),然後穿上或覆蓋乾毛毯或衣物,
喝熱茶,靠近熱點取熱(如燈光下、汽車暖氣等),必要時可相擁抱取暖,持續的運動
(如原地跳躍,跑步等方式讓身體回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