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類鎮痛藥,常用於癌症患者,有呼吸抑制、嗜睡、便秘、排尿困難、成癮等副作用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和醫學研究所在開發新型鴉片劑鎮痛劑方面取得了成功,預計將在三年內對人體進行臨床試驗。
中國衛生科學院生物技術與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翁少華、葉秀華經過多年研究,成功研製出一種比嗎啡作用更快、作用更强、
副作用更低的複方“鴉片受體/痛覺敏感肽受體雙效激動劑”,
它有可能發展成為新的、更好的鴉片類鎮痛藥。
這種新藥鎮痛作用强,副作用輕。
翁少華認為,嗎啡是100多年來使用的鴉片類鎮痛藥中最具代表性的。嗎啡可通過啟動鴉片受體產生强烈的鎮痛作用,
但也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包括呼吸抑制導致死亡,胃腸功能抑制導致患者便秘,鎮靜作用使患者昏昏欲睡,
對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吸毒也可能導致患者的社會問題。多年來,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開發副作用小、作用强的新型鴉片類鎮痛藥,
以解决鴉片類鎮痛藥常見的副作用問題。
從文獻中,研究小組發現,鴉片受體和痛覺肽受體的啟動都能减少嗎啡的副作用。
翁少華說,痛覺敏感肽受體是一種非典型鴉片受體,可以在與獎賞機制相關的腦區和應激相關的腦區(杏仁核)表達。
啟動痛覺敏感肽受體不僅不能降低鴉片類藥物的鎮痛作用,而且可以减少依賴性、胃腸功能抑制等副作用。
開發既能啟動鴉片受體又能啟動痛覺敏感肽受體已成為國際趨勢。
經過多年的研究,翁少華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系列鎮痛效果强、副作用小的“鴉片受體/痛覺敏感肽受體雙效促進劑”
;葉秀華團隊建立了穩定的體內外活性檢測平臺,篩選出有望顯現的化合物體內鎮痛作用。體內檢測不僅檢測鎮痛作用,
還包括各種副作用,包括胃腸功能抑制、耐受性和依賴性。可同時活化鴉片受體與痛敏肽受體的雙效促效劑,
可在小鼠活體內產生快速且強效止痛,並且比起嗎啡,副作用更低。
它的作用比嗎啡快10分鐘
葉秀華以新型小分子鴉片鎮痛藥先導化合物1m97為例。從劑量上看,半劑量的1m97具有嗎啡的鎮痛作用;
從鎮痛開始時間來看,嗎啡在20分鐘左右起效,1m97在使用後10分鐘內起效,可迅速緩解重度疼痛患者的疼痛;
副作用處方結果表明,1m97對便秘和呼吸抑制作用較嗎啡輕。
研究團隊已研發超過15 個鴉片受體/痛敏肽受體雙效促效劑,在小鼠身上以針劑給藥,呈現比嗎啡快速強效的止痛效果,
其中3個有相當良好的口服止痛效果,止痛時達3小時。而且這些化合物是完全新穎的化合物,具申請專利的潛力,至於開發新藥的進度,
「最快能在1年內找到候選藥物,選出候選藥物後,最快能在2年內申請人體第一期臨床試驗。」
生物技術與醫學研究所所長張俊彥說,癌症患者是嗎啡使用者的大群體。作為一名腫瘤學家,他在醫院裏很普通。
晚期癌症患者由於疼痛加重,不得不一直新增嗎啡的用量。然而,便秘使患者非常不舒服,難以緩解副作用。
藥物劑量的新增和呼吸抑制導致的死亡風險。在醫療方面,對疼痛控制的需求一直存在。囙此,開發出比嗎啡更快速有效地緩解疼痛,
但副作用更低的藥物,對患者及其家屬來說是一個好消息。